新顶点小说
新顶点小说 > 大唐第一庄 > 第581节 农田北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81节 农田北移

  大唐第一庄

李元兴不是学者,可他有一个强大的学者团队。</p>


在现代,李岚姗组织起来的学霸至少可以武装成一个连,他们研究的方向不仅仅是历史,甚至还包括了人文,习俗,政治必然性,还有气候。</p>


平均温度低一度,北方草原就会南移一百里。</p>


高一度,就会向北多一百里的农田。</p>


在公元九世纪前后,就是历史上大唐衰落之前的几十年至一百年,是一个轻微的小冰河期,气候严重的影响到了粮食的收成等。</p>


而在七世纪,八世纪之时,却是一个温湿的年代。</p>


气温相比冰河期,平均温度高了绝有四至五度。比现代的温度也大约高了一度半至两度。</p>


那个时候的夏州城,水草丰美,有连绵的田园,无数的河川。</p>


“玉米,明年以夏州为中心,至少种三百万亩。有没有问题?”李元兴开口问道。</p>


长孙顺德不敢回答,刘弘基也不敢。因为夏州现在的可用田地才仅仅二百七十万亩,加上周边的县,就算往延州那边,灵州那边放一些,三百万亩也是极难的事情。</p>


李元兴这时又说道:“不得毁林,不得毁山,不得破坏水域。”</p>


这难度更大了。</p>


“下臣愿一试,下臣以为,在可借冬天水势缓之时整修水力。仅此一项可增加良田五十万亩,再加上开荒,引水。以及那些常年被水淹的河滩地,我夏州咬紧牙关,也可在明年有四百二十万亩田,其中挑出可种玉米的三百万亩田,虽有难度,却可一试!”</p>


马府尹思考再三后站了出来。</p>


“很好,有决心,有胆量,也有智慧。周边州县大量的养猪、羊、鸡。肥田之法,本王会从长安派人过来。种子你也不用担心。新年之时来长安,本王给你们种子。”李元兴很满意。</p>


这不仅仅是喊口号,而是现实的拿出了方案来。</p>


“殿下在这里留几天?”刘弘基开口问道。</p>


“一天!”李元兴给出的时间只有一天,这让刘弘基有些意外。难道绕道几百里就只为了当面说几句话吗?换一种方式。李元兴完全可以把自己与长孙顺德叫到兰州去见上一面的。真的没有必要跑一这圈。</p>


李元兴却说道:“本王在这里说话的时候。已经有上千人在夏州四处取第一手材料了。农田的可行性报告,明天中午前一定会完成,明天晚上作出分析。后天早上本王就离开。算起来,应该是一天半的时间!”</p>


一天时间够吗?</p>


刘弘基没问,他有些不好意思去问,这代表着效率,手下人办事的效率。</p>


李元兴亲手将几封信交给了刘弘基。每个信封上都有着一个人的名字,只看名字刘弘基就知道这是北方各主要军事据点守将的名字。</p>


未来两年,你们的任务。</p>


“末将不会让殿下失望的!”</p>


名声是打出来的,李元兴现在这种体会当真是越来越深刻。能让这些武将们服气,绝对不是因为你有多高的爵位,而是你在战争上能作到什么地步。</p>


关上门,李元兴和夏州几位主要的官员讨论了一下午的致富之道。</p>


用现代的话来说,就是立体化农业。除了粮食之外,夏州仅仅是种菜一项,就可以供应给几个边疆的军事据点,这个收益是巨大的。</p>


而边疆的军事据点当中,通过羊奶的收益,可以保证他们有充足的钱币可以购买更多。</p>


晚上,大约在十点左右的时候,崔莹莹几人才回来。</p>


“殿下,殿下。我们看到红色的沙石山了,在大墩山上,往北就是沙漠与草场,往南看却是绿树成林,往东却有许多大河。真的奇景呀,还有,还有……”崔莹莹与崔燕燕唧唧喳喳的讲个不停。</p>


李元兴后世在探查地形的时候也来过这里。</p>


听柜爷说这里叫什么丹霞地貌,似乎是非常有特点的。</p>


李元兴则完全没什么感觉,却是满脸堆笑的听着,偶然还提一两问题,倒是让两女更加的兴奋。</p>


事实上,李元兴真不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看的。</p>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23lg.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://m.23lg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